一些观察(二)

自摄影术发明以后,为怀旧主义者带来极大的福音,它积极地推动怀旧情怀。在人生的许多重要时刻,摄影变得非常必要,它负责见证也负责保存记忆,成为记忆的忠实良伴。不过,它也同时象征时间的消亡。

知识分子苏珊·桑塔格认为:通过静止的照片获得的往往是某种伤感主义的东西,玩世不恭或人本主义的,那是一种廉价的知识--一种佯装的知识。

各种制图与调图软件的日益完善,开始使图像揭示的真实度变得可笑和滑稽。

相簿作为收集生命消亡的图像证据;日记则作为收集逝去心情的文本证据。而个人博客则集合这两种特征,成为哀呼怨叹的最佳工具。

===


媒体的形式表征即为结合图像与文字,不过由于其操纵发布网络的神通性,使其掌握话语权。在媒体文化成长的城市子民,只能通过局限的媒体管道了解世界面貌,并有选择地相信媒体渲染的真实。

互联网发明以后,论坛与博客的操作形式则开始打破这种局面,城市子民们初尝在“媒体”发言的甜果,令人有身置媒体人与文化人的错位印象;电脑的技术发展,让人学会操控图像和文字的真实度,因而再度使真实这个问题变得无稽。

如当初后现代运动造成“人人都是艺术家”、“生活即使艺术”的情形一样,如今,仿佛人人都是文化分子。一时间,竞相佯装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这些事变得重要起来。

有趣的是,媒体最初作为大众文化的象征,如今大众倒回来模仿媒体文化。而可悲的是,当生活为展示的理由而进行,本质刚微露曙光却已沦为弃婴。

===

流行文化的对象锁定犹豫不安的迷惘青年,因此刻意营造糜烂颓废的华丽影象,强调瞬间与稍纵即逝的审美情趣,以期引起共鸣,刺激消费行为。

因此大部分流行创作人皆极力彰显自己的颓废生活,或扭曲的世界观,目的乃合理化其创作初衷,及呼应其创作体验的真实性。




延伸阅读:一些观察

Comments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