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作为表现的基础

近来一年级三学期的设计系学生发了狠似地猛画素描,并广泛应用各媒介综合创作,出来的成果相当优秀,办公室里的讲师们无不连连发出赞叹声,我则看到兴奋不已,颇像瞅见了文艺复兴的那道曙光。

那种学习状态,正是我们希望看见的,厚积薄发的学习成果。

如今基础年的讲师们已达到高度共识,并群策群力,着重于促进学生的鲜活观察体验。这种观察体验,需要工具来辅助一下,简单就好,只一组铅笔一些纸张,何须多。

这阶段的观察,该定义成用画笔重新认识生活里的世界,过程中,培养的是,敏锐的认知力、分辨力。

重新认识世界的基本条件必不能少一双开阔的、不带任何偏见的窗
口,那样,灵魂才能自由的接受来自周围世界的窃窃私语。

这阶段的观察,还不能受过往记忆的牵绊,也不鼓励含糊的观看印象,反之。要将结果彻底交给那双灵魂之窗,和使力后手下的每个点、每条线。

======

不只看美的外在醜,还要看醜的内在美。

不只看光的显现,还要看光的减弱,和光的缺席。

不只看强烈而集中的光,还要看微弱而散漫的光。

不只看暖呼呼舒适的光,还要看冷冰冰凌厉的光。

然后看它们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有机变化,进而分析物体表面下的造型结构。

看的方式,反映了主体的意识形态和知识水平。

看的显现结果,构成表现形式,形式的连续呈现,决定风格取向。

没风格取向,等于观看方式的缺失,表示意识形态模糊。

老套用别人风格,等于老让别人替你看,思想容易僵化。

======

(47cm x 66.5cm portrait of a women)
我喜欢浮雕效果,尤其十五世纪佛罗伦莎雕塑家Desiderio da Settignano的浮雕风格,让我在卢浮宫一行中大开眼界,回味至今。所谓观看,还包括师法古人,参照古人观看之道。今回,借用了老人家的双眼看世界,一鼓作气,心情舒畅。

Comments

  1. 丰收快乐!
    喜欢你挂上来的那幅肖像--‘浮雕画法’?
    波兰的Stanislawa Wyspianskiego画的人物肖像(像速写多一点),我也很喜欢。看似粉彩,抑或是用蜡笔?什么画法?

    ReplyDelete
  2. 你还真介绍了一个那么棒的画家给我!看起来是粉彩,或油画棒,至于什么画法嘛,倒也说不出来。

    空间幅度压缩得比较靠近,就有所谓的浮雕感了。我瞎试的,呵呵。

    ReplyDelete
  3. 可喜!可喜!

    浮雕画法? 可有英文名称?

    ReplyDelete
  4. 只是一种比喻,正式来说,就是压缩空间成微差的那种,应该没什么系统的称呼吧。

    ReplyDelete
  5. 的却,那班一年级三学期的设计系学生都让我们大开眼界,让我们这班二年级插画系的自叹不如,都可以去撞墙了,哈哈。

    “浮雕画法”,原来还有这样的名字,那幅肖像可否有full view的功能?因为想用来作为表现手法上的参考=)

    ReplyDelete
  6. 你们都相当好啊!研究精神再热烈一些就不得了了。

    fullview的功能指的是什么呢?

    ReplyDelete
  7. 哦,full view指的是可以放大来看。。就是点击那个图片可以放大

    ReplyDelete
  8. 经你提醒才发觉,现在已经没问题了。

    ReplyDelete
  9. Full view 之下,才看见你署的大名,惊觉那不是什么十五世纪佛罗伦莎雕塑家的遗作……哇,厉害,又再尝试新的表现手法了!

    ReplyDelete
  10. 原來是你畫的! 看了這麼多天, 如果不是你那朋友的回應我還以為是你把名畫的照片放上去呢. 畫得真好.

    ReplyDelete
  11. Sir. That AD class maybe wanna learn Acrylic...hahaha
    gonna play with them recently.

    ReplyDelete
  12. 不敢当,还未成气候,不过衷心感谢你们的appreciation。

    Ivan: 恩,使创作的激情燃烧下去.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