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比诺之光(一)

对比同时代另两名天才那金碧辉煌的光芒,桑齐奥­·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的光彩看起来不啻显得柔和,其在艺术史上闪亮的强度似乎也来得窄短。

我认为,这是一种无可避开的错觉,原因来自于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与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这俩巨头活得实在长命,他们一个以七十五岁高龄死于法国国王怀里,另一个则在其八十九岁那年才离开尘世,而可怜的拉斐尔,却在三十七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这岂不使他艺术创作的总量活生生就少了一大半?如果岁月有情,肯另给个四十年光景,难以想象在即有基础上,他将再添留何等优厚的艺术财产予人类文明啊?

然而这奇想,毕竟催生於我的偏爱之情。

平心而论,以作品的思想格局及形式组合的高度深度广度来看,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这文艺复兴俩大巨头,是以一种开天辟地的姿态,在艺术史上凿出了两道巨缝,再以毕生心力分别凿开两条康庄大道来的,他们的艺术成就,恐怕除上帝以外,再无人可与之比拟。只是怪咖如我,偏偏较为欣赏那个生于意大利乌尔比诺的短命俊杰,他的艺术成就,一直叫我心折。

在我看来,拉斐尔的艺术风格,温和不缺张力,雅致不失拙意,具有一种巧妙调和的平衡感,而此种风格的成分里,其实聪明揉合了米氏的力量,和达氏的睿智。

拉斐尔的艺术道路,看似平坦,其实耗费了不少精神和心志,才能走到后来的那种高度上。

Comments

  1. 拉菲尔大概忘了“复兴”希腊哲学的审慎(Sophrosyne)吧,这点米氏及达氏显得更了其精髓。

    ReplyDelete
  2. 恩,米达二人对其他学术领域的涉猎广泛而深刻,乃致使其绘作结构不仅‘审慎严谨’,内容方面也更是‘意旨宏伟’。

    讽刺的是,达芬奇一生只画过二十多副创作,米开朗基罗更是被逼着画壁画创作的,然而彼此出手皆是精品。

    这才使拉菲尔成年后直奔到翡冷翠去,近距离瞻望二人风采,感染那种学究气息的。

    ReplyDelete
  3. 嗯,拙意……是因为好像哪里画得有点不对劲,可是却偏偏看起来称心如意?我想我并不认识拉斐尔,但也很喜欢你挂上来的那幅肖像……有点面善呢——故意将3d画得有点2d感的画法?

    ReplyDelete
  4.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嗯,文艺复兴前后的素描意识,都流行这种看起来像浮雕的立体感,偏偏更有画意。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