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语言·腔调

Chinese Lady with Brown Carpet
73.5 x 73.5cm
2007
Back of Nude
68 x 68cm
2007



1.
先从老友从我身边带走了我的心头好说起。

两张都是我回马前的人体作品,对比以往的练习,这两张画在结构上——解剖结构和画面结构——都处理得比较成熟。前者是在朝戈先生的课所画的,我用了四周课时才画完,解决了他提出的各个材质的处理问题;后者上的是高天雄先生的课,画的时候,我想的是安格尔的浴女图,希望也能刻画一个动人的背部,并从背部看表情,除此,区分几种灰调子。

虽说都是典型的学院派习作,但走到如此,也花了我一番功夫,才把自己从耽于表面效果的泥沼中,解脱出来。

2.
那时候,我都在吃苦头。

那几年,年年、月月、天天都在吃,吃的是,处于造型弱势的苦,但知道了哪个地方处于挨打的份,也就晓得该捣鼓哪些补救的路子,心想,彼刻吃亏了,只要当下着力经营,将来总得变成好处的。

胡老师毕竟心明眼亮,在我入学前,便提出了劝勉,说我的简笔画,乍看起来挺灵气的,但是不经推敲,一推就倒了,如此情况与其他同侪比对之,起跑自然不在一条线上,所以千万不许浮躁,马步还没扎稳,就想往思想钻营去,在三年里,只需安心理顺自己步伐,把原来错失的基础功,补救回来,才谈将来。

其实何止造型,色彩是我另一个死穴,在第一年的壁画研修里,振宇同学便当面跟我提过,我的画面色彩,艳俗得刺眼。

如此一来,也打消了我同时想进修国画的念头。不知怎地,在那以前,眼睛像生在额头似的,觉得天下总在自己脑瓜子下,只要自己愿意研究,不得不手到擒来。这便是心浮气躁的表现,正确的呼吸和吐纳,老被我视如草芥,非常糟糕。

3.
深刻反省以后,三年的时光,都让我以一张又一张的人体写生和速写画给消磨掉了。不过,当身处在只钻研人体结构和色彩的学院氛围里,容易受到另一种声音的困扰,即:学院派是迂腐的,画人体是当代艺术的大敌。

为此,靳尚谊先生说过‘画室只教基础,不教风格’这样的话,并引用方力钧和刘小东的成功例子,说明学院从来不禁止前沿的创作思想,但当下的环境是,只有学院能提供就画论画的学习气氛,应该珍惜仅有的几年光景,在象牙塔内,与师长、同侪解决以美为中心的艺术问题。

如此一来,我那时的学习心态,就更坦然了,纯粹浸淫在‘人是小宇宙,模仿大宇宙’这样的学习氛围里,慢慢从人体写生画里,领会自然宇宙的规律,和力的美感。

因此,那三年,我只计较基础问题。

4.
我是这么看的,基础问题便是本地艺术教育最棘手的问题。我从实用艺术派,转到纯艺术派去,才慢慢探究出来一件事实,九十年代初,私人艺术学院间的瓜葛——实用艺术与纯艺术间的互不谅解——经常处于非常幼稚的争执中,除了喋喋不休、面红耳赤地计较孰高孰低外,许多人还把精力都给了争取学生资源上,却极少愿意踏实地解决教育上的核心问题:基础教育。

我觉得,在本地艺术院校的教育中,理论基础和画面基础,两点都做得非常不理想。画面基础,负责指导学生技术层面的功夫,其中包含造型意识和画面结构。理论基础则负责指导学生思想,应该涵盖世界艺术史,和地方艺术史(例:东南亚艺术)。学习这两种基础,其实帮助学生培养本源力量,认识物为己用的逻辑关系,待得融会贯通以后,才能催生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至于做得不理想的原因,来自于本地大部分艺术教育都有抄捷径的习惯,即热衷引用几种当代成功模式,让学生自行对号入座。这种学习方式的危险,在于鹦鹉学舌般的盲目,会使自身的艺术语言随时走入荒腔走板的情况中,而仍不自知,到了日后想要与世界接轨之时,便会闹出笑话。

我想,吴冠中先生说:‘“锣鼓听音”,不能光听热闹,要听其腔;“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绘画之门道在形式构成中,在腔调中’,便如同此理吧。

5.
最后,以马蒂斯在《马蒂斯对你说》里的一段话做结尾:‘……在我们同时期的艺术大师的影响下进行创作是危险的,因为他们的语言与我们太接近了,你要冒着以语言代替精神的危险。古代的大师们拥有对他们而言非常完美的语言,这些语言离我们太远,所以能防止我们过于机械地效仿。在他们影响下,我们不得不创造新的语言,因为古代大师的语言不会允许我们充分地展开我们的思想……’

就这样。

Comments

  1. 2张老老实实的画,没有浮躁。真好!
    真实诚恳的艺术见解。赞一个!
    读着,也学习到了

    ReplyDelete
  2. I think I can only understand 50% of your writing, my Chinese is limited. Now I appreciate my portrait even more. Thanks.

    ReplyDelete
  3. 我喜欢那张裸背。
    特别是肩背那部分,仿佛就可想象到那女子的脸,细长而温柔。

    ReplyDelete
  4. 绘画原来需要这么的学问,对我这种门外汉来说,随心所欲就好了.

    ReplyDelete
  5. 赞同你对本地的学习问题,常常都有这种想法.虽然本身就快毕业了,但问题依然存在..

    ReplyDelete
  6. 请问,基础不好,就只能靠不停的画来恶补吗?基础不好,画速写有用吗?

    ReplyDelete
  7. 德希姐,谢谢,‘写读相长’,写的人,学习更多

    Chin Chin? Thanks for putting down your steps here

    maileng姐,醒目者,非你莫属

    ReplyDelete
  8. ernie,谢谢。看安格尔的《浴女图》时,我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因为没有面容,仿佛留给观者更多余音袅袅的遐想

    夫人,总是如此,所以难忘德加的箴言,「繪畫,你不知道怎麼畫的時候,很容易畫。一旦知道了,可就難了。」

    Anonymous 1,恐怕这个问题一时半会儿都解决不了,私人学院资金有限,想网罗人才、补充教学资源,往往心有力而里不逮

    Anonymous 2,若为画家,即使你解决了基础问题,前方还有一摞的艺术问题等着你,你还是得不停地画(速写)

    基础是个无底洞,黄宾虹先生甚至说他五十岁以前都在打基础

    ReplyDelete
  9. Back To Basic。往往就是这么简单,但说易行难。急躁的社会很难有专研这回事,加上现在资讯爆炸的年代。要专注一间事上已经不容易,更何况创出新意?任何讯息/知识垂手可得,也容易被忽视,遗忘。

    大师?这是个没有大师的年代。。。或,人人都自称大师的年代,哈。 哈。哈。

    ReplyDelete
  10. 每一幅画,都需要付出很多心血哦!加油!

    ReplyDelete
  11. eric,以前的年代,资讯匮乏,很多人抱怨很难钻研,那也罢了;现在,大家都抱怨资讯爆炸,专注力变很短,所以也很难钻研——这是一件很吊诡的事情

    诗艳姐,谢谢,所付心血得到回报,也够了

    ReplyDelete
  12. 老兄﹐你這篇文章我早看晚看﹐至少兩三次﹐肯定有看到藝術家的用心及辛苦。
    自己要達到收藏家“地位”的路途還很遙遠。畢竟是藝術門外漢﹐藝術鑒賞的眼力要用更長的時間才能提高。也或許過了若干年還是一樣不會看。
    無論如何﹐感謝老兄割愛這兩副佳作讓我收藏。你什麼時候想看他們﹐隨時來我家喝茶吧﹗

    ReplyDelete
  13. “锣鼓听音,不光听热闹,要听其腔调。”
    “画室只教基础,不教风格。”
    这两句我都非常赞成。

    ReplyDelete
  14. 老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看着一本很棒的书,看完后借你看,或你等不及的话,可以到kinokuniya弄一本,是sarah thornton写的《艺术市场探密》,时报文化出版。

    DY,都是箴言!画完了手上那幅画后,找你喝茶聊聊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