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焦虑

‘Status Anxiety I’ ,180cm x 120cm,
 2010

'身份的焦虑 I',首先是抱着向德加(Edgar Degas)致敬的初衷而创作的。

德加是我在印象画家群中较喜欢的人物画家,虽然他早期受安格尔影响极深,但工业革命后,先进的摄影技术使他向往捕捉瞬间动态,并经常以这种生活中忽然定格的某个时刻入画,加上对外光的追求,终使他的作品风格与追求静谧美的新古典主义做一划分。

在他的作品中,《苦艾酒》这幅画尤其深得我心。05年的时候,终于在中国美术馆的大型印象派巡回展中看到原画,完了更加入迷,除了生动塑造的人物状态,新颖的构图(对当时来说是个大突破)及洗练的笔法也同样令我钦佩不已。

《苦艾酒》里那个女演员和身边人的落寞表情,一直藏在我的心里极深,心想生活中的苦,本就该如此,云淡风轻的,才显出那种不必言语的意韵来,以致如今想做出类似状态的人物时,仍觉难出其右,唯有跟随。恰巧的是,苦艾酒的‘苦’字,紧实地扣住了作品的中心思想,让人无法不先入为主,陷入对失意人的怜悯里。我想,法文标题里的‘ L'Absinthe’,应该没有想要传达‘苦’这个意思吧?除了酒本身,确实带点苦味。

后来在杭州浙江美术馆看到吴冠中先生所做的《苦瓜家园》,并从其著作《诞生记》看见他对苦的理解,情感被撼动之余,不由随之感叹,继而焦虑。吴先生在国内汲汲营营地奋斗了几十年,创作成果斐然,成绩却不比前往巴黎发展的赵无极和朱德群,被人问到,如果他当年不回去,必然亦走在那两人的道路上,可会后悔,他回答说,‘谁也没有选择投胎的自由,苦瓜藤上结的是苦瓜子/我这个苦瓜,只能结在苦藤上,只有黄土地的养料适合我成长’,而他,绝不当‘流浪的吉普赛’。

使我感叹的是,在脚下的这片番薯地(botak兄语),因为身份引发的特殊政策,使得多少人成了流浪的吉普赛,有多少人要走却走不了,而又有多少人认为,‘只有番薯地的养料适合我成长’呢?

而使我焦虑的是,这片土地,所谓土著以外的创作者,还要遭受多少的不公平对待,继续失意下去?




‘苦艾酒’,Edgar Degas

Comments

  1. 我想艺术工作者不像理工科,你们需要在地的养分,而每个艺术家又有其特质,对某种营养特别饥渴。(想想,或许创业者也是一样的,即先机)

    如果蔡明亮留在大马,他能够深入的研讨他心爱的课题吗---关于性和关系。如果雅思敏离开大马,她能创作出她关心的族群和谐、回教的故事?少年毕加索无法满足于死板的学院式教育,巴塞罗那红灯区才是他钟爱的题材。究其一生,女人才是他灵感的泉源。难怪他老留在巴黎。郑辉明游尽世界各地,他最爱画的还是东南亚民情。

    如果颜叔叔关心的题材在这里,那么回来也是时候。

    ReplyDelete
  2. 其实这张图倒不是为自己说项,虽说我也紧张留在这里发展艺术的前景,但是我更加关心的是扭曲的国情下,将来这里还要流失多少珍贵的人力和文化资源?

    我肯定钉在这里了,关心的人和事都在这里啊。过几年,我也希望像郑辉明先生一样,转完东南亚,细细感受这区域的独特风气,然后做出一批画。

    两个月下来,加上去了不少美术馆,meileng姐对艺术故事的了解该更加精进了吧~

    ReplyDelete
  3. 雲淡風輕後 ~ 留下淡淡的無奈。

    眼前的這悲苦艾酒,到底要不要喝下?

    ReplyDelete
  4. 不公平的对待,督促着我们努力,凡是靠自己...
    或许在艺术里,不公平的对待,是另一个灵感的来源,另一个情感上的抒发...

    ReplyDelete
  5. 反之,更加一塌糊涂。我对历史的知识太贫乏了。又多找了几本书,关于罗浮宫美术、基督教历史、哲学文化指南、还有一些待读的书。或许现在才开始认识欧洲,从画起步。

    其实觉得这次仍去得浪费了。谁叫我读书太少。伦敦和巴黎的美术馆、博物馆维护得很好,希望是长久的。

    ReplyDelete
  6. 顾姐:干了,干了

    bluecloud:对,矛盾是艺术之母,压抑也会造就反弹的高度

    maileng姐:我则惭愧对西方和中国艺术知道太多,东南亚艺术与历史知道太少。

    ReplyDelete
  7. 你比我好,我还在菜鸟的阶段。。。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Popular Posts